返回列表 發布時間:2022-12-18

AiNET-智能數據網絡研究團隊

智能化數據網絡實驗室(AiNET Lab軟件方面主要研究數據在網絡中的壓縮、傳輸、存儲等,研究方向包括數字圖像處理、無線調制技術、分布式能源控制技術、壓縮感知物聯網技術、機器學習無線傳輸技術、和5G關鍵技術等;硬件方面主要專注于智能穿戴設備開發、PLC生産線開發、智能傳感器開發等方面。

研究團隊現具有高級職稱人數2人,中級職稱4人,在讀博士生2人,在讀碩士生4人,橫縱向課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大數據可視化及分析算法設計,

基于各自傳感器的便攜式或微型設備開發,

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硬件開發,

數據後台管理與開發,

各類半導體傳感器開發,

機器視覺識别算法與開發,

三維視覺高精度檢測,

人工智能算法實現數據壓縮、存儲、傳輸及計算,

消費電子開發和通訊設備開發,

智能裝備開發。

一.團隊成員

周清峰(團隊帶頭人)

(郵箱:enqfzhou@ieee.org, 辦公地點:9A411)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788月生,2000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學位,2003年獲美國Clemson 大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香港理工大學通信專業博士學位,2011年在香港科技大學從事有關網絡編碼的助理研究員工作,2012年在香港城市大學從事有關幹擾對齊的博士後工作。2012年10月加入合肥工業大學,獲聘“黃山青年學者”特聘教授。2017年加入東莞理工學院,獲聘“學科方向領軍人才”特聘教授。

現為IEEE 會員,中國電子學會會員,中國通信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總經費80萬,塊衰落信道下無CSIT幹擾對齊的理論與算法研究,614711562015-2018)

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直接經費65萬,延遲CSIT下兩跳中繼廣播信道的高效傳輸技術研究,619711382020-2023);

現主持廣東省重大科技項目1項(總經費300萬,面向兒童健康與安全的可穿戴智慧設備,2016B010108002,2016-2020)

現主持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領域專項(新一代通信技術)1項(總經費12.5萬,基于人工智能的下一代通信系統中的數據處理方法與研究,2020ZDZX30472021-2023);

參與完佛山市創新團隊1項(市區各500萬)

迄今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SCI期刊論文40餘篇,包括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Areas o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Access、和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SCI國際頂級期刊論文20餘篇

出版專著1部(《無線網絡編碼》、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

會議論文獲得ICACT2013 Outstanding Paper Award(優秀論文獎)

2015年獲安徽省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工科組一等獎

2016年獲得第八屆安徽省優秀論文二等獎

目前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4人、博士研究生1人。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物聯網、智能硬件(可穿戴設備)、大數據應用、人工智能在5G技術中的應用等。在物聯網和智能穿戴設備方面有較強的産業化積累,申請相關專利50餘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0項。

陳衛

(郵箱:2023893883@qq.com,辦公地點:8A203)

碩士,副教授。曾經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交換接入網業務部從事研究開發工作,主持和參加了寬帶接入設備線路測試系統、寬帶接入設備用戶線路接口設計接入網中繼接口設計多個項目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通過工業與信息産業部、中國電信集團等的測試驗收,在全世界範圍内建網或者使用。目前在東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與智能化學院從事科研和澳门金莎。近幾年主持省科技計劃項目1項、 參加省級重點實驗室項目、省科技計劃項目等各級項目10餘項,在國内外刊物與會議上發表論文20餘篇。獲東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次。授權發明及實用新型等專利10餘項。2018-2019年在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系訪學。研究領域為無線通信理論與技術、智能控制與網絡集成、通信網性能評估及優化設計。

陳高

(郵箱:chengao@dgut.edu.cn,辦公地點:9A411)

博士,講師,1984年7月生,東莞理工學院優秀青年博士引進人才, 2016年6月博士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2016-2018年在清華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圖像去噪, 壓縮感知與圖像恢複, SAR遙感圖像處理與識别, 稀疏信号處理。五年内在國際著名期刊 Remote Sensing、Signal Processing、Signal Processing-Image Communication等期刊以及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等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SCI檢索5篇,EI檢索6篇,文章共被引40餘次,參與國家/省部級項目6項。目前為Signal Processing,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等期刊的審稿人。

曲春曉

(郵箱:116337080@qq.com,辦公地點:9A411)

博士,講師,2016年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獲博士學位。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012實驗室海思無線芯片研發部從事5G 物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算法研究,2018年9月至今在東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與智能化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分布式能源控制以及電力物理信息融合系統,在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等SCI期刊和EI會議發表論文6篇。曾參與國家863計劃課題“北鬥地基導航信号網絡關鍵技術”,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項目“大規模電網修複機制—信息物理系統理論框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不利天氣條件下新疆高速公路動态限速協同控制算法研究”等多個科研項目

劉婵梓

(郵箱:liucz@dgut.edu.cn,辦公地點:9A411)

博士,講師,碩士生導師,1987年10月出生,2017年6月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2017年6月至今在東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與智能化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研究領域為壓縮感知技術、MIMO信号傳輸與處理技術、圖像處理,主要包括:壓縮感知原理及其應用;基于稀疏表示的圖像後期處理及高效傳輸;基于壓縮感知和深度學習的MIMO信号複用傳輸與處理。曾參與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高移動性寬帶無線通信網絡重點理論基礎研究。現主持2020年粵莞聯合基金青年項目1項。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和EI收錄論文6篇,發明專利授權2項。

黃妙娜

(郵箱:190930043@qq.com,辦公地點:9A411)

博士,講師,2014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獲博士學位,2014年12月至今在東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與智能化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2017年任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無線通信系統關鍵技術研究,現主持2021年粵莞聯合基金青年項目1項,曾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回聲幹擾抑制中的自适應信号處理算法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傳感器網絡中的信号盲分離算法研究”,主持校級課程建設項目2項,目前發表SCI和EI學術論文6篇,獲授權的發明專利4項,申請發明專利2項,參與編撰《IP通信原理與實踐》教材1部。

韓倩平

(郵箱:20180466@dgut.edu.cn,辦公地點:9A411)

(聯系電話:13790128838,理工短号:628838)

本科,實驗室科研助理,負責行政業務。

二.科研成果

1.項目

序号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别

項目負責人

項目狀态

1

衰落信道下無CSIT幹擾對齊的理論與算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周清峰

已結題

2

延遲 CSIT 下兩跳中繼廣播信道的高效傳輸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周清峰

在研

3

面向兒童健康與安全的可穿戴智慧設備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

周清峰

在研

4

基于人工智能的下一代通信系統中的數據處理方法與研究

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領域專項(新一代通信技術)

周清峰

在研

5

于健康物聯網的人體監護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廣東省科技廳項目

陳衛

在研

6

基于深度學習和壓縮感知的MIMO系統信号複用傳輸技術研究

廣東省粵莞聯合基金青年基金項目

劉婵梓

在研

7

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移動魯棒性和負載均衡聯合優化算法設計

廣東省粵莞聯合基金青年基金項目

黃妙娜

在研

8

基于物聯網的人體健康監測系統的研究和實現

東莞市科技項目

陳衛

已結題

9

基于3C融合的家庭網絡服務質量控制技術的研究

東莞市科技項目

陳衛

已結題

10

通信工程系AiNET教學團隊

東莞理工學院教學團隊建設項目

周清峰

在研

11

多源異構圖像融合與變化檢測技術

橫向項目(清華大學(高技術實驗室))

陳高

在研

 

2.論文

(1) Q. F. Zhou, Q. T. Zhang, Francis C. M. Lau, “Diophantine Approach to Blind Interference Alignment of Homogeneous K-User 2x1 MISO Broadcast Channels”,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VOL. 31, NO. 10, pp: 2141 – 2153, 2013.( 中科院 1, IF 11.42)

(2) Q. F. Zhou, W. H. Mow, S. L. Zhang* and D. Toumpakaris, “Two-way Decode-and-Forward for Low-Complexity Wireless Relaying: Selective Forwarding versus One-bit Soft Forwarding”,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 vol. 15, no. 3, pp. 1866-1880, 2016.( 中科院 1, IF 6.779)

(3) G. Chen, G. Li*, Y. Liu, X. P. Zhang, L. Zhang, “SAR Image Despeckling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Fractional-Order Total Variation and Nonlocal Low Rank Regularization”, IEEE Tra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vol.58, no.3, pp. 2056 - 2070, 2019. (中科院 1, IF
5.855)

(4) Q. F. Zhou, A. Huang, M. Peng, F. Z. Qu*, L. S. Fan, “On the mode switching of Reconfigurable-antenna-based Blind Interference Alignment”, IEEE Tra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66, no.8, pp.6958-6968, 2017. (中科院 2, IF 5.379)

(5) Q. F. Zhou, L. Zhao, M. Peng*, X. Y. Liu, L. S. Fan, “TDMA-based Cooperative NC MAC Scheme for Two-way Relaying Networks”, IEEE Access, vol. 6, pp.7123-7133, 2018.( 中科院 2, IF 3.745)

(6) X. D. Wang, Q. F. Zhou*, Y. T. Gu, J. Tong, ”Compressive Sensing-Based Data Aggregation Approaches for Dynamic WSNs”,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 23, no. 6, pp. 1073 – 1076, 2019.( 中科院 2, IF 3.419)

(7) X. D. Wang, Q. F. Zhou*, J. Tong, “V-Matrix-Based Scalable Data Aggregation Scheme in WSN”, IEEE Access, vol. 7, pp. 56081 - 56094, 2019.( 中科院 2, IF 3.745)

(8) X. D. Wang, Q. F. Zhou*, C. X. Qu, G. Chen, J. J. Xia, “Location Updating Scheme of Sink Node Based on Topology Balance an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n WSN”. IEEE Access, vol. 7, pp. 100066 - 100080, 2019.( 中科院 2, IF 3.745)

(9) C. Z. Liu, Q. F. Zhou*, X. D. Wang, K. P. Chen, “|MIMO Signal Multiplexing and Detection Based on Compressive Sensing and Deep Learning”,  IEEE Access, vol. 7, pp. 127362 - 127372, 2019.( 中科院 2, IF 3.745)

(10) J. J. Wu, X. Y. Liu, C. X. Qu, Chi-Tsun Cheng, Q. F. Zhou*, “Balanced-switching-oriented Blind Interference-Alignment Scheme for 2-user MISO Interference Channel”,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 24, no. 10, pp. 2324 - 2328, 2020.( 中科院 2, IF 3.419)

(11) J. Wu, X. Liu, C. Qu, C. -T. Cheng and Q. Zhou*, "Balanced-Switching-Oriented Blind Interference-Alignment Scheme for 2-User MISO Interference Channel," in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 24, no. 10, pp. 2324-2328, Oct. 2020

(12) C Qu, X Liu, J Wu, L Yin, H Li, CT Cheng, Q Zhou*, “Retransmission methods to improve voltage control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 25, no. 6, pp. 1862-1866, 2021. ( 中科院 2, IF 3.419)

3.專利

(1) 陳衛,一種融合型網關系統 ,已授權,專利号:2017209836145,授權日:2018.07.20

(2) 陳衛,一種異構網絡的數據傳輸和保持方法,已授權,專利号:2015106503070,授權日:2018.11.27

(3) 周清峰、李廉、王愛國、楊矯雲,一種潛水智能服裝,已授權,專利号:2017101232885,授權日:2019.02.26

(4) 周清峰、王愛國、劉禮,一種面向健康的智能鞋墊,已授權,專利号:2017102355492,授權日2019.05.31

(5) 周清峰、王愛國、安甯、範智勇,一種輔助睡眠的床墊,已授權,專利号:201710238263X,授權日:2019.12.20

(6) 周清峰,範智勇,周豐豐,李勇,陳仕偉,侯韓旭,一種具有汗液傳感器的智能床墊,已授權,專利号:2017108462178,授權日:2019.12.20

(7) 周清峰,範智勇,周豐豐,李勇,陳仕偉,侯韓旭,一種汗液傳感器,已授權,專利号:CN2017108462163,授權日:2020.01.03

(8) 周清峰、王愛國、楊矯雲、李廉,一種消防智能服裝,已授權,專利号:201710123289X,授權日:2020.01.14

(9) 周清峰,王愛國、安甯、範智勇,一種智能床墊報警系統,申請号:2017102356300,申請日:2017.04.12

(10) 陳高、王翠瑜、周清峰,一種基于耦合卷積稀疏編碼的跨模态圖像匹配方法,申請号:2020102239277,申請日:2020.03.26

 

4.著作

(1) 《無線網絡編碼》,周清峰、張勝利、開彩紅、李瑜波,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11.01

 

5.獲獎

(1) 安徽省第二節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學競賽一等獎(自然科學應用學科組)。周清峰,獲獎日期:2015.08.31

(2) 第八屆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Diophantine Approach to Blind Interference Alignment of Homogeneous K-User 2x1 MISO Broadcast Channels》,周清峰,獲獎日期:2016.01.20

 

三.成果展示:

1.基于加速度計的運動監測可穿戴産品跑步,能實現以下功能:(步頻、步幅)監測;籃球、足球等運動狀态監測;老人跌倒監測,遠程監控;體感遊戲;非接觸式人機交互。成果實物如圖1所示。

 

1鞋墊結構圖和監測APP界面圖

 

2.網格化微型空氣質量監測系統:自有知識産權硬件設備;單個站點可測 6 種有害氣體濃度;定位有害氣體的源頭;太陽能供電;5G無線數據收集,阿裡雲存儲;自建後台大數據管理與分析系統;為空氣質量治理提供數據支撐。成果實物如圖2所示。

 

2數據管理及分析系統界面和實物圖

 

3.睡眠質量監控系統:采用216個陶瓷壓力傳感器測量呼吸與心率(較難);測量翻身與離床狀态等;監測數據實時上傳;目标對象為老年人、病人或兒童;開發Web端監控平台系統和睡覺健康大數據管理與分析系統。測試實物如圖3所示。

 

3壓力傳感器實物圖和産品測試過程圖

 

4.陣列傳感器和仿生光電傳感器(合作者成果)半導體陣列傳感器;可同時檢測多種有害氣體;能耗低壽命長;打破西方國家在高端氣體傳感器的壟斷;采用納米線光電傳感器取代人類視網膜;颠覆性地實現球面光電傳感器,國際首創;20205月《自然》雜志的封面文章。如圖4-14-2所示。

 

4- 1 陣列傳感器結構圖

 

4- 2 EC-EYE的結構細節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