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莞 理 工 學 院 教 評 中 心
教評通 [2021]13号
東莞理工學院2021-2022學年本科專業評估實施方案
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和《東莞理工學院争創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動計劃》文件精神,促進二級學院進一步加強本科專業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決定在2021-2022學年開展第三輪本科專業評估工作,特制訂本方案。
一、 評估原則
1.導向性原則。堅持人才培養核心地位,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标準構建評估體系,加強對專業辦學方向、教育教學過程、學生發展、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的考查,引導專業構建“三全育人”格局。
2.發展性原則。通過開展專業評估,強化學生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促進學校、學院健全專業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機制,加快提升專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實現高質量内涵式發展。
3.多樣性原則。根據不同專業類别和實際,制定不同的評價标準,實施分類評價。
4.高效性原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基于常态監測數據,采取線上評估與現場考查結合、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相結合的方式,簡化評估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 評估标準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标準》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結合專業認證要求、學校辦學定位和專業發展實際,制定本科專業評估指标體系及評估标準(見附件1、附件2)。在實施過程中,本方案中的評估指标及評估标準可根據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等相關文件的精神和要求進行相應調整。
本科專業評估共設置專業定位、培養過程、教學資源與利用、教師隊伍、學生發展、質量保障和教學成效等7個一級指标、23個二級指标、52個觀測點。其中,權重為3%為核心觀測點。每個觀測點隻給出A、C兩級标準,介于A、C之間為B級,達不到C級為D級。A、B、C、D四個等級的權重分别為1.0、0.8、0.6、0.4。
本科專業評估結論等級:
優秀:總評分≥85分、且核心觀測點不得有C級;
良好:70 ≤總評分 < 85;
合格:60 ≤總評分 < 70;
整改:總評分 < 60。
三、 評估對象及數據來源
1.評估對象。全校所有已有畢業生的本科專業(已停止招生的本科專業不參評,粵台産業科技學院不參評),本輪參評專業共40個(見附件3)。
2.數據來源。定量評估指标數據通過三個途徑采集:一是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的統計數據;二是學校教學質量監測數據;三是第三方調查數據。定性評估數據根據各專業提供的佐證材料,由學校委托專家組評估産生。數據起止時間除标明具體時間段的之外,一般為近一(學)年度的數據。
四、評估程序
1.專業自評。各二級學院組織參評專業在準确理解評估指标内涵的基礎上,深入總結辦學思路、成果、經驗和特色,對存在問題進行全面自檢,整理支撐材料,核對評估數據,撰寫專業自評報告。
2.專家評估。在校内外遴選專家,組建學校專業評估專家組。校外專家通過本科專業評估系統對各專業進行網上評估;校内專家通過随堂聽課、聽取彙報、查閱材料、問卷調查、實地查看等方式進行現場考查。
3.形成結論。評估專家組依據評估指标體系,根據專業自評報告、網上評估和現場考查情況,給出評估結論和意見。評估結果經校長辦公會審定後,通報全校。
4.意見反饋。教學質量監測與評估中心(以下簡稱“教評中心”)向二級學院反饋各專業的評估意見。二級學院在收到反饋意見三個月内提交專業整改計劃。
五、組織實施
本科專業評估由教評中心負責組織實施。本輪專業評估分理工科專業和人文社科專業兩批進行,評估進程安排如下:
1.啟動準備(2021.09)。教評中心發布專業評估工作的通知和進程安排,各專業提交專業評估負責人名單,對專業負責人開展評估指标體系的學習培訓。
2.專業自評。以學校每年上報的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台的相關數據為基礎,各相關職能部門按評估要求填報有關數據。二級學院負責專業評估學院層面相關工作;系(專業教研室)負責材料收集整理與分析,撰寫專業自評報告。6個工科學院的24個理工科專業在2021.11.20日前提交自評報告和佐證材料;4個文科學院的16個人文社科專業在2022.03.31日前提交自評報告和佐證材料。
3.專家評估。根據課程開設時間, 專家組在2021.10-2022.04對所有參評專業相關課程開展随堂聽課與認定。2021.12對理工科專業進行網上評估和現場考查;2022.04對人文社科專業進行網上評估和現場考查。專家現場考查日程安排另行通知。
4.結果反饋(2022.05)。學校審定并公布本輪專業評估結果,教評中心向學校提交本科專業評估報告,并向二級學院反饋各專業專家評估意見,各專業根據評估意見在三個月内提交整改計劃。
六、評估結果與應用
1.專業評估結果為學校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實行專業動态,制定招生計劃和配置教學資源等,提供客觀依據。
2.為促進二級學院加強專業建設,深化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學校将本科專業評估結果納入二級學院學年度教學質量指數考核。
3.對評為優秀等級的專業,按照《東莞理工學院本科教學獎勵辦法(試行)》(莞工〔2020〕52 号)進行獎勵;對于評為整改等級的專業,則責令限期整改。如整改驗收仍不合格,将減少招生指标或暫停招生。
七、工作要求
1.各學院要高度重視,成立由院長為組長的學院專業評估工作小組,組織全體教師參與評估工作,深刻領會評估指标體系内涵,認真開展材料收集整理和自評,将評估工作落到實處。
2.評估工作要做到實事求是。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和各二級學院,要确保填報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确性;自評結論要全面體現專業現狀,對問題的挖掘要深刻、全面。如發現專業填報的數據或材料造假,則該專業評估結論直接定為整改,并全校通報。
3.評估結束後,各二級學院要認真總結經驗,對照評估意見積極整改,推動專業建設,辦出專業特色。
附件 1.東莞理工學院本科專業評估指标體系
2.東莞理工學院本科專業評估觀測點評分标準
3.東莞理工學院2021-2022學年本科專業評估參評專業一覽表
2021年9月17日
附件1 東莞理工學院本科專業評估指标體系
一級 指标 |
二級 指标 |
觀測點(權重%) |
1. 專業 定位 |
1.1 專業定位 |
1.1.1 專業定位及确定依據(2) |
1.2 思政教育 |
1.2.1 課程思政建設與成效 (2) |
|
1.3 本科地位 |
1.3.1落實“以本為本”,實現“四個回歸”的舉措與成效(2) |
|
2. 培養 過程 |
2.1培養方案 |
2.1.1培養目标及培養标準(2) |
2.1.2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2) |
||
2.2實踐教學 |
2.2.1強化實踐教學、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培養情況 (1) |
|
2.2.2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情況(1) |
||
2.2.3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及完成質量 (3) |
||
2.3課堂教學 |
2.3.1實施“以學為中心、以教為主導”課堂教學改革情況 (3) |
|
2.3.2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融合情況 (2) |
||
2.3.3教材選用情況(1) |
||
2.4卓越培養 |
2.4.1産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其實踐效果(3) |
|
2.4.2與行業企業共建、共同講授的課程數(2) |
||
2.4.3開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設情況(2) |
||
2.4.4一流專業建設(3) |
||
2.4.5一流課程建設(3) |
||
2.4.6優秀教材建設(1) |
||
2.4.7專業認證(2) |
||
2.5雙創教育 |
2.5.1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平台建設及舉措(1) |
|
2.5.2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人數的比例(1) |
||
2.5.3“互聯網+”“挑戰杯”系列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 獎數(3) |
||
2.5.4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獲獎學生人次數占比(3) |
||
3. 教學資源與利用 |
3.1設施條件 |
3.1.1實踐教學設施條件滿足教學要求及利用率(1) |
3.2資源建設 |
3.2.1行業企業課程資源庫、真實項目案例庫建設及共享情 況 (2) |
|
3.2.2面向行業企業實際、産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教材建設 情況(2) |
||
3.2.3産業技術發展成果、産學研合作項目轉化為教學資源 情況(2) |
||
4. 教師 隊伍 |
4.1師德師能 |
4.1.1教師師德師風及教學能力勝任度(2) |
4.2數量與結構 |
4.2.1專業負責人基本情況(1) |
|
4.2.2專業生師比(2) |
||
4.2.3高級職稱與博士學位教師占比 (2) |
||
4.3教學投入 |
4.3.1教授主講本科課程的占比與人均授課學時數(2) |
|
4.3.2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參與教學改革與建設情況(3) |
||
4.4教師發展 |
4.4.1.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的舉措與成效(2) |
|
4.4.2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産學研能力,鼓勵教師到業界實踐、挂職和承擔橫向課題的舉措(1) |
||
4.4.3專任教師中雙師雙能型教師的比例(1) |
||
4.4.4教師赴國外(境外)交流、訪學、參加國際合作研究等情況(1) |
||
5. 學生發展 |
5.1理想信念 |
5.1.1學生理想信念與品德修養 (2) |
5.1.2加強學風建設舉措與成效(可選:任課教師對專業學風評價)(2) |
||
5.2學生綜合 素質 |
5.2.1學生綜合能力:學生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公開發行期刊發表論文(文章、軟件著作權、作品)、獲得專利、獲得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學生數占比(3) |
|
5.2.2學生體質測試達标率(1) |
||
5.2.3社團活動、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活動開展情況及育人效果。(可選:省級以上藝術展演、體育競賽參賽獲獎學生人次數占比)(1) |
||
5.3國際視野 |
5.3.1赴國(境)外交流、訪學、實習、競賽、參加國際會議、合作研究的學生數占比(1) |
|
6.質量保障 |
6.1質量管理 |
6.1.1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标準建設情況(2) |
6.1.2完善學業考評制度,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的情況 (2) |
||
6.2質量改進 |
6.2.1質量持續改進機制建設與改進效果(2) |
|
7.教學成效 |
7.1達成度 |
7.1.1 專業人才培養目标達成情況 (3) |
7.1.2畢業生質量持續跟蹤評價機制建立情況及其效果(1) |
||
7.2 适應度 |
7.2.1 畢業生面向學校所服務的區域和行業企業就業比例 與升學率(2) |
|
7.2.2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及結構(1) |
||
7.3有效度 |
7.3.1 近5年專業領域的優秀畢業生2-3個典型案例及培養 經驗(3) |
|
7.4 滿意度 |
7.4.1學生對學習與成長的滿意度 (3) |
|
7.4.2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 (2) |
注:權重為3%的觀測點為核心指标。
附件2 東莞理工學院本科專業評估觀測點評分标準
主要 觀測點 |
評分标準 |
佐證材料與評價方式 |
|
A級标準 |
C級标準 |
||
1.1.1. 專業定位及确定依據(2) |
對社會需求進行了充分調研分析,專業定位符合學校定位,适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辦學思路清晰; 有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專業建設規劃,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建設成效顯著。 |
對社會需求進行了調研,專業定位比較準确,辦學思路較為明确; 有專業建設規劃和分期建設目标,有措施、有一定成效。 |
①專業社會需求調研報告; ②專業建設規劃及實施情況總結。
專家網評。 |
1.2.1 課程思政建設與成效(2) |
專業課程思政覆蓋率達到100%; 獲得省級課程思政改革項目(含團隊、課程和課堂)立項1項以上或省級及以上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獲獎。 |
專業課程思政覆蓋率達到70-80%; 獲得校級課程思政改革項目(含團隊、課程和課堂)立項或校級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獲。 |
①專業課程教學大綱彙編; ②課程思政改革項目立項文件或獲獎證書。
教務處審核,專家現場考查、随堂聽課。 |
1.3.1落實“以本為本”,實現“四個回歸”的舉措與成效(2) |
學院牢固樹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在落實“以本為本”,實現“四個回歸”方面,舉措有力,成效顯著。 |
學院在落實“以本為本”,實現“四個回歸”方面,有舉措、有成效。 |
①學院在樹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落實 “以本為本”,實現“四個回歸”的舉措與成效(1000字以内)。
專家網評。 |
2.1.1培養目标及培養标準(2) |
專業培養目标清晰,有明确公開的畢業要求; 畢業要求能有效支撐培養目标,并能在人才培養全過程中分解落實。 |
專業培養目标比較清晰,有明确公開的畢業要求; 畢業要求能支撐培養目标,并能在人才培養全過程中落實。 |
①專業人才培養目标、畢業要求與培養标準。
專家網評。 |
2.1.2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2) |
專業培養方案體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課程體系結構合理,學分學時分配科學;課程設置能支撐培養目标和畢業要求的達成,公共藝術課程必修學分≥2學分、勞動教育模塊必修學時總數≥32學時,專業核心課程設置符合《國标》要求。 |
專業培養方案體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課程體系結構比較合理,學分學時比較分配科學; 課程設置能支撐培養目标和畢業要求的達成,公共藝術課程必修學分、勞動教育模塊必修學時符合規定要求,專業核心課程設置符合《國标》要求。 |
①專業2021年版人才培養方案。
專家網評。 |
2.2.1強化實踐教學、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培養情況 (1) |
已開發的項目化課程≥5門; 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學分總學分(學時)比例,理工類專業≥30% ,人文社科類專業≥20%。 |
已開發的項目化課程2-3門; 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學分總學分(學時)比例,理工類專業達到25% ,人文社科類專業達到15%。 |
①項目化課程教學大綱。 注【1】項目化課程是指以工作任務(項目)為中心,選擇、組織課程内容,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計劃和操作,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旨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課程模式。 專家随堂聽課與認定。 |
2.2.2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情況(1) |
有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包括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拟仿真實驗中心、工程實踐基地)。 |
有校級實踐教學基地(包括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拟仿真實驗中心、工程實踐基地)。 |
①教育部、省教育廳和學校頒布的相關證書或文件。 教務處提供。 |
2.2.3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及完成質量 (3) |
近一屆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反映培養目标要求,達到綜合訓練目的,能夠作到一人一題,且題目來自生産實際的比例≥85%; 實行“雙導師”的畢業設計比例≥10%; 畢業設計過程管理規範,整體完成質量高。 |
近一屆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基本反映培養目标要求,達到綜合訓練目的,能夠作到一人一題,題目來自生産實際的比例達到70-80%;來自企業行業一線需要、實行“雙導師”的畢業設計比例在5-7%; 畢業設計過程管理規範。 |
①近一屆畢業設計(論文)選題一覽表; 注【2】來自生産實際是來自行業企業一線需要,以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實踐性工作為基礎的畢業設計(論文)。在企業事業完成的畢業設計可視為“雙導師”。 專家現場考查。 |
2.3.1實施“以學為中心、以教為主導”課堂教學改革情況 (3) |
積極推動“以學為中心、以教為主導”課堂教學改革,開展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學評價的專業課程(含學科基礎課)占比≥50% 。 |
實施“以學為中心、以教為主導”課堂教學,開展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學評價的專業課程(含學科基礎課)占比在30-40% 。 |
①實施“以學為中心、以教為主導”課堂教學改革情況及其效果(800字以内)。 注【3】實施“以學為中心、以教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改革要做到實現“五個轉變”:即從注重知識點傳授的“以教為中心”向知識、能力與素質并重的“以學為中心”教學理念轉變;從灌輸式向啟發式、參與式、讨論式的教學方法轉變;從重死記硬背、“期末一考定成績”向重過程性評價的學業評價轉變;教師從“知識傳播者”到激發學生創新創造的“引導者”的角色轉變;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行為轉變。 專家随堂聽課。 |
2.3.2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融合情況 (2) |
網絡課程≥3門; 采用SPOC、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的專業課程(含學科基礎課)≥5門。 |
有1門網絡課程; 采用SPOC、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的專業課程(含學科基礎課)在2-3門。 |
①提供相關課程名單及網址與課程教學大綱。 注【4】網絡課程是指在先進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基于互聯網上的課程,其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等特征。 專家考查課程網站、随堂聽課。 |
2.3.3教材選用情況(1) |
依照教材審核選用标準和程序選用教材,專業課和學科基礎課選用近3年出版的國家級或省級規劃教材比例≥50%。 |
專業課和學科基礎課選用近3年出版的國家級或省級規劃教材比例在30-40%。 |
①近3年本專業選用國家級或省級規劃教材一覽表。 專家網評。 |
2.4.1産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其實踐效果(3) |
有省級及以上示範産業學院立項,或主持有省級及以上産教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在産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形成鮮明的專業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效果顯著。 |
在産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
①省部級立項文件; ②産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其實踐效果報告(800字以内)。 教務處審核,專家網評。 |
2.4.2與行業企業共建、共同講授的課程數(2) |
與行業企業共建、共同講授課程≥3門。 |
有1門與行業企業共建課程。 |
①共建共授課程的課程簡介、教學大綱及教學情況。
專家随堂聽課。 |
2.4.3開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設情況 (2) |
近3學年主持或完成各級各類新工科、新文科建設與改革項目≥2項,其中省級項目至少1項; |
近3學年主持有校級新工科、新文科建設與改革項目。 |
①近3學年各級各類新工科、新文科建設與改革立項項目文件。
教務處提供。 |
2.4.4一流專業建設(3) |
立項為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項目。 |
立項為校級質量工程專業建設類項目。 |
①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項目立項文件,省級、校級質量工程專業建設類項目立項文件。 注【5】有省級質量工程專業建設類項目立項的專業為B級。
教務處提供。 |
2.4.5一流課程建設(3) |
一流課程≥3門,或有1門課程通過國家一流課程認定。 |
至少有1門校級優秀課程。 |
①一流課程認定的文件。 注【7】一流課程是指通過國家級、省級一流(精品)認定,或校級課程評估獲得示範、優秀評估等級的課程。 教務處、教評中心提供。 |
2.4.6 優秀教材建設(1) |
近3年教師主編國家級或省部級規劃教材(或一級出版社)≥3部。 |
近3教師主持編寫省級規劃教材1部。 |
①近3年本專業教師編寫出版的國家級或省級規劃教材原件。 專家現場考查。 |
2.4.7專業認證(2) |
通過國家或國際權威機構的專業認證。 |
未參加專業認證。 |
注【6】通過IEET專業認證為B級。 教務處提供。 |
2.5.1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平台建設及舉措(1) |
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體系健全、平台條件優良,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及專業教育的舉措有力。 |
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體系基本健全,有制度,有平台。 |
①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平台建設及實施情況報告(600字以内)。
專家網評。 |
2.5.2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人數的比例(1) |
近一學年專業在校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人數的占比≥15%。 |
專業在校生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人數的占比在5-10%。 |
①近一學年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人數名單及項目彙總表。
專家網評。 |
2.5.3 “互聯網+”、“挑戰杯”系列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獲獎數(3) |
近2屆獲得“互聯網+”“挑戰杯”系列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獎項(或獲得有B類競賽二等獎及以上獎項≥2項)。 |
近2屆獲得“互聯網+”“挑戰杯”系列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校級獎項(或獲得有C類競賽獎項)。 |
①“互聯網+”“挑戰杯”系列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競賽獲獎證書。 注【8】大學生學科競賽項目分類見《東莞理工學院大學生競賽管理辦法》(莞工[2020]58号)。
學生處、教務處提供。 |
2.5.4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獲獎學生人次數占比(3) |
近3學年本專業學生獲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獲獎學生人次數占比:理工類專業≥6%、人文社科類專業≥3%。 |
近3學年本專業學生獲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獲獎學生人次數占比:理工類專業在2-4%、人文社科類專業1-2%。 |
①近3學年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獲獎名單、證書及占比。
學生處、教務處提供。 |
3.1.1實踐教學設施條件滿足教學要求及利用率(1) |
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及其設施條件優良,完全滿足教學要求;實驗室、實訓基地對學生開放,利用率高。 |
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及其設施條件能滿足教學要求;實驗室、實訓基地對學生開放。 |
①實驗開出情況、校外實習基地情況;對學生開放利用情況(600字以内)。
專家現場考查。 |
3.2.1行業企業課程資源庫、真實項目案例庫建設及共享情況(2) |
與行業企業共建有課程資源庫,真實項目案例庫中項目數≥80個;課程資源庫與案例庫實現共享。 |
與行業企業共建真實項目案例庫中項目數40-60個;課程資源庫與案例庫實現共享。 |
①與行業企業共建課程資源庫與真實項目案例庫中項目一覽表。
專家網評。 |
3.2.2面向行業企業實際、産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教材建設情況(2) |
主編有公開出版面向行業企業實際、産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教材≥4門。 |
編寫有面向行業企業實際、産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教材建設1-2門。 |
①應用型教材原件。
專家現場考查。 |
3.2.3産業技術發展成果、産學研合作項目轉化為教學資源情況(2) |
産業技術發展成果、産學研合作項目轉化為教學資源實際案例≥15個。 |
産業技術發展成果、産學研合作項目轉化為教學資源實際案例5-10個。 |
①産業技術發展成果、産學研合作項目轉化為前沿課程、教學案例、教學内容、實驗項目、雙創項目、學術報告和講座等教學資源情況(600字以内)。 專家網評。 |
4.1.1教師師德師風及教學能力勝任度(2) |
學院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有制度有舉措,師德師風優良; 教學能力勝任度≥95%。 |
學院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師德師風較好; 教學能力勝任度在90-93%。 |
①學院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的舉措與成效,教師争做“四有”好教師、四個“引路人”情況(600字以内)。
專家網評,教評中心提供第三方調查數據。 |
4.2.1專業負責人基本情況(1) |
專業負責人具有教授職稱;近3學年主講本專業課程3門次以上; 近3學年主持省級及以上教研項目(或科研項目)1項,或發表C類論文1篇。 |
專業負責人具有副高職稱或博士學位;近3學年主講本專業課程3門次以上; 近3學年主持校級教研或市廳級科研項目1項,或公開發表教研論文或科研論文1篇。 |
①專業負責人的個人信息及近3學年承擔授課課程、教研項目、科研項目,發表論文一覽表。
專家網評。 |
4.2.2專業生師比(2) |
專業生師比不超過26:1(藝術類、體育類專業生師比不超過15:1)。 |
專業生師比在30-36:1(藝術類、體育類專業生師比在18-23:1)。 |
①專業專任教師名單。 注【9】隻承擔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大學體育等公共課教學任務的教師不計入專業專任教師。一名教師隻能歸屬一個專業。
人資處審核。 |
4.2.3高級職稱與博士學位教師占比(2) |
專業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占比≥50%,且至少有2名教授; 專業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比≥80%。 |
專業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占比在30-40%,且至少有1名教授; 專業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比在50-65%。 |
①專業專任教師職稱與學位、雙師雙能型彙總表。 注【10】對教育學院、文傳學院、各專業按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統計。 人資處審核。 |
4.3.1教授主講本科課程的占比及人均授課學時數(2) |
近1學年本專業教授主講專業課(含學科基礎課)教學的比例達到100%; 教授人均授課學時數≥40學時。 |
近1學年本專業教授主講專業課(含學科基礎課)教學的比例達到80-90%; 教授人均授課學時數在24-32學時。 |
①近一年教授主講專業課(含學科基礎課)課程名稱及授課學時一覽表。 注【11】教授職稱教師承擔專業課(含專業基礎課)教學是指獨立授課達到24學時以上,不含指導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環節學時。 教務處提供。 |
4.3.2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參與教學改革與建設情況(3) |
近3學年主持各級教學研究項目≥3項,其中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至少1項; 教授、副教授參與各級各類教學建設與改革項目,發表教學研究論文的比例達到80%以上; 教學改革效果突出,近2屆獲得有省級及以上教學成果獎 。 |
近3學年至少主持1項校級教學研究項目; 近3年教授、副教授參與各級各類教學建設與改革項目,發表教學研究論文的比例達到50-70%; 教學改革效果明顯,近2屆獲得有校級教學成果獎。 |
①本專業教師近3學年主持并完成的教學研究項目、發表教育論文、教學成果獲獎一覽表。
教務處審核。 |
4.4.1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的舉措與成效(2) |
基層教學組織有規範的工作制度和條件保障,近一學年每學期本專業開展教學研讨活動不少于7次; 重視青年教師培養并取得顯著成效。 |
基層教學組織有規範的工作制度和條件保障,近一學年每學期本專業開展教學研讨活動不少于3-4次; 青年教師培養有舉措,取得一定成效。 |
①系(教研室、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工作制度與活動次數及其内容;青年教師培養的舉措及效果(600字以内)。 專家現場考查。 |
4.4.2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産學研能力,鼓勵教師到業界實踐、挂職和承擔橫向課題的舉措(1) |
學院制定有鼓勵教師提升教學、科研能力的制度和措施;
教師到業界實踐、挂職和承擔橫向課題的占比≥20%。 |
學院有鼓勵教師提升教學、科研能力的措施; 教師到業界實踐、挂職和承擔橫向課題的占比在10-20%。 |
①學院制定鼓勵教師提升教學、科研能力的制度與措施(600字以内); ②教師到業界實踐、挂職和承擔橫向課題的情況一覽表。
專家網評。 |
4.4.3專任教師中雙師雙能型教師的比例(1) |
專任教師中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占比≥45%。 (文傳學院、教育學院專業不考查該觀測點) |
專任教師中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占比在25-35%。 |
注【12】具有行業經曆專任教師是指具有中級及以上教師職稱,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專業教師: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及以上技術職稱(含行業特許的資格證書、有專業資格或專業技能考評員資格者);有兩年及以上(可累計計算)在企業第一線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經曆,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應用技術研究,成果已被企業使用。
人資處審核。 |
4.4.4教師赴國外(境外)交流、訪學、參加國際合作研究等情況(1) |
近3學年專任教師中有赴國外(境外)交流、訪學、參加國際合作研究的教師占比≥10%。 |
近3學年專任教師中有赴國外(境外)交流、訪學、參加國際合作研究的教師占比在3-6%。 |
①近3學年赴國外(境外)交流、訪學、參加國際合作研究的教師彙總表。
教師發展中心提供。 |
5.1.1學生理想信念與品德修養(2) |
學院牢記立德樹人使命,多措并舉,強化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學生品行修養; 絕大多數學生能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立足現實、目标遠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堅定可行的信念,學生品行優良。 |
學院重視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學生品行修養;多數學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立足現實、目标遠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堅定可行的信念,學生遵紀守法,無違反校規校紀現象。 |
①學院強化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學生品行修養的措施與成效(600字以内)。
專家網評,學生處提供學生調查問卷結果。 |
5.1.2加強學風建設舉措與成效(2) |
學風建設有方案,舉措得力;任課教師對專業學風評價優秀。 |
學風建設有舉措; 任課教師對專業學風評價較好。 |
①學院加強學風建設的方案與措施(600字以内);
專家網評,教評中心提供學風評價結果。 |
5.2.1學生綜合能力(3) |
近3學年學生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公開發行期刊發表論文數、獲批國家專利數≥4;或在學期間獲得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學生數占比≥20%。 |
近3學年學生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公開發行期刊發表論文數、獲批國家專利數在1-2;或在學期間獲得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學生數占比在10-15%。 |
①近3學年學生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公開發行期刊發表論文數、獲批國家專利數一覽表;或獲得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學生名單及證書。
科研處、教務處審核。 |
5.2.2學生體質測試達标率(1) |
學生體質測試達标率≥95%。 |
學生體質測試達标率在90-92%。 |
①本科專業學生體質測試達标率彙總表。
教育學院體育系提供。 |
5.2.3社團活動、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活動開展情況及育人效果(1) |
參加社團活動、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活動的學生占比≥80%,育人效果好。(可選:近3學年省級以上藝術展演、體育競賽參賽獲獎學生人次數占比≥10%) |
參加學生社團活動、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活動的學生占比在50-60%,育人效果較好。(可選:近3學年省級以上藝術展演、體育競賽參賽獲獎學生人次數占比在3-5%) |
①學生參加社團活動、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活動開展情況及育人效果(600字以内);或近3學年省級以上藝術展演、體育競賽參賽獲獎學生人次數占比。
學生處審核。 |
5.3.1赴國(境)外交流、訪學、實習、競賽、參加國際會議、合作研究的學生數占比(1) |
近3學年赴國(境)外交流、訪學、實習、競賽、參加國際會議、合作研究的學生數占比≥2%。 |
近3學年赴國(境)外交流、訪學、實習、競賽、參加國際會議、合作研究的學生數占比在0.5-1.0%。 |
①近3學年赴國(境)外交流、訪學、實習、競賽、參加國際會議、合作研究的學生彙總表。
國交處提供。 |
6.1.1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标準建設情況(2) |
結合專業實際,制定了規範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标準,且執行情況良好。 |
制定有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标準。 |
①學院(專業)制定的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标準。
專家網評。 |
6.1.2完善學業考評制度,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的情況 (2) |
有完善的學業考評制度,注重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 嚴肅考試紀律,畢業出口把關嚴格。 |
學業考評制度齊全; 課程考試和畢業出口把關較嚴。 |
①學院(專業)制定的學業考評制度。
專家網評。 |
6.2.1質量持續改進機制建設與改進效果(2) |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健全,教學質量保證的責任主體明确,工作到位; 對專業教學實施經常性檢查、評價和反饋,對反饋結果有及時分析和改進措施,質量提升效果顯著。 |
建立了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對專業教學實施經常性檢查、評價和反饋,對反饋結果有分析和改進措施。 |
①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與質量持續改進機制運行情況(600字以内)。
專家網評。 |
7.1.1 專業人才培養目标達成情況 (3) |
有科學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标達成度評價方案; 并定期對學生的畢業要求達成度進行評價; 學生畢業要求達成度情況好。 |
有專業畢業要求及達成度評價方案; 對學生的畢業要求達成度進行了評價; 學生畢業要求達成度情況較好。 |
①專業人才培養目标達成度評價方案及評價情況(800字以内)。
專家網評。 |
7.1.2畢業生質量持續跟蹤評價機制建立情況及其效果(1) |
學院建立了畢業生質量持續跟蹤評價機制,并注重将畢業生評價結果和反饋意見用于改進教育澳门金莎,效果顯著。 |
學院建立了畢業生質量持續跟蹤評價機制,将畢業生評價結果和反饋意見用于改進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
①學院畢業生質量持續跟蹤評價機制建立情況及其效果(600字以内)。
專家網評。 |
7.2.1畢業生面向學校所服務的區域和行業企業就業比例與升學率(2) |
畢業生面向學校所服務的區域和行業企業就業比例≥85%;
應屆本科畢業生學生考取研究生率≥10%。 |
畢業生面向學校所服務的區域和行業企業就業比例在75-80%; 應屆本科畢業生學生考取研究生率在3-5%。 |
①畢業生面向學校所服務的區域和行業企業就業比例與升學率。
就業指導中心提供。 |
7.2.2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及結構(1) |
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0%; 應屆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75%。 |
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在80-85%; 應屆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在55-65%。 |
①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及結構。
就業指導中心提供。 |
7.3.1 近 5年專業 領域優秀 畢業生典 型案例及 培養經驗 (3) |
近5年專業領域3個優秀畢業生的典型案例,充分體現了專業定位的準确度、培養目标的達成度及培養質量; 培養經驗具有示範性和借鑒價值。 |
近5年專業領域優秀畢業生3個典型案例基本體現了專業定位的準确度、培養目标的達成度及培養質量; 培養經驗具有一定實際價值。 |
①近5年專業領域優秀畢業生3個典型案例(800字以内)。 專家網評。 |
7.4.1學生對學習與成長的滿意度(3) |
在校生對學習成長的滿意度≥90% ; 畢業生對學習成長的滿意度≥85%。 |
在校生對專業教學滿意度80-85%; 畢業生對學習成長的滿意度在70-80%。 |
教評中心提供第三方調查數據。 |
7.4.2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2) |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90%。 |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在80-85%。 |
教評中心提供第三方調查數據。 |
附件3 東莞理工學院2021-2022學年本科專業評估參評專業一覽表
學院名稱 |
專業名稱 |
首次招生時間 |
畢業生屆數 |
參評專業數 |
電子工程與 智能化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2002 |
16 |
5 |
通信工程 |
2002 |
16 |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2003 |
15 |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2011 |
7 |
||
自動化 |
2013 |
5 |
||
材料科學與 工程學院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2011 |
7 |
2 |
金屬材料工程 |
2017 |
1 |
||
化學工程與能源 技術學院 |
應用化學 |
2002 |
16 |
4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2009 |
9 |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2012 |
6 |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2017 |
1 |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2002 |
16 |
5 |
工業設計 |
2005 |
13 |
||
工業工程 |
2008 |
10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2015 |
3 |
||
機械電子工程 |
2017 |
1 |
||
計算機科學與 技術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2002 |
16 |
3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2009 |
9 |
||
物聯網工程 |
2017 |
1 |
||
生态環境與建築 工程學院 |
土木工程 |
2003 |
15 |
3 |
工程管理 |
2003 |
15 |
||
環境工程 |
2008 |
10 |
||
網絡空間安全 學院 |
軟件工程 |
2003 |
15 |
2 |
網絡工程 |
2014 |
4 |
||
法律與社會 工作學院 |
法學 |
2003 |
15 |
3 |
行政管理 |
2008 |
10 |
||
社會工作 |
2013 |
5 |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人力資源管理 |
2002 |
16 |
5 |
工商管理 |
2003 |
15 |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2003 |
15 |
||
會計學 |
2004 |
14 |
||
經濟與金融 |
2014 |
4 |
||
文學與傳媒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2003 |
15 |
4 |
英語 |
2004 |
14 |
||
廣播電視學 |
2005 |
13 |
||
文化産業管理 |
2016 |
2 |
||
教育學院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2003 |
14 |
4 |
音樂學 |
2004 |
13 |
||
小學教育 |
2007 |
10 |
||
漢語言文學(師範) |
2014 |
4 |
||
總計 |
43 |
注:已停止招生的本科專業不參評;同一學院有多個專業方向的本科專業按一個本科專業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