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布時間:2021-06-24

劉晔

劉晔

博士,研究員

物理與光電工程系系主任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成員

東莞市特色人才

廣東省物理學會理事

東莞市先進激光與智能制造重點實驗室主任

Email: liuye@dgut.edu.cn

一、教育背景

2001.09-2005.07 北京交通大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畢業

2005.09-2010.06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光學,博士畢業

二、工作經曆

2010.07-2013.03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澳门金莎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13.04-2014.10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澳门金莎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研究員

2014.11-2018.03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澳门金莎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研究員,光子器件研究室主任

2018.04-2019.07 東莞理工學院(高層次人才引進),副研究員

2019.08-2019.12 東莞理工學院,副研究員

2020.01-至今 東莞理工學院,研究員,物理與光電工程系系主任,物理與光電黨支部書記

三、澳门金莎

主要講授的課程:《信息光學》、《普通物理學》、《光纖傳感技術》、《光電信息綜合設計》等。

四、主持的教研、教改項目

(一)省部級

1、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負責人:劉晔;在研。

2、廣東省研究生示範課程建設項目:《信息光學》,廣東省教育廳,2023.03-2026.02,10萬元,在研。

3、廣東省質量工程科産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項目:東莞理工-普密斯光電專業科産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廣東省教育廳,2021.12-2024.12,20萬元,結題。

4、教育部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光學信息處理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2023.10-2024.09,5萬元,結題。

(二)校級

1、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光電信息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25.4-2027.3,5萬元,在研。

2、校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電智學院-普密斯光電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2021.4-2023.4,5萬元,結題。

3、校級特色專業,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2020.4-2023.3,10萬元,結題。

五、澳门金莎

主要從事微納結構增強拉曼光譜技術、激光微納制造、光纖傳感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一)10項代表性科研項目

1、高靈敏倏逝波光纖SERS探針及其微流控生物檢測應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9.01-2022.12,60萬元,主持。

2、高功率、大脈沖能量超快激光器關鍵技術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2017.07-2020.06,80萬元,主持。

3、基于非線性可控帶隙結構的MIM表面等離子體波導特性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012.01-2014.12,28萬元,主持。

4、“光場自适應”倏逝波光纖SERS探針及其微流控生物檢測應用,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22.01-2024.12,10萬元,主持。

5、基于光纖倏逝波的微流控-SERS光譜技術及在癌症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項目,2020.01-2022.12,25萬元,主持。

6、微納傳感器件及應用團隊,東莞理工學院青年科研團隊項目,2019.12-2021.11,30萬元,主持。

7、面向地震跨斷裂帶應變監測應用的BOTDA分布式光纖傳感關鍵技術,中國地震局儀器研發專項,2016.01-2016.12,46萬元,主持。

8、基于金屬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效應的高靈敏光纖SERS探針,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2013.07-2015.06,5萬元,主持。

9、東莞理工-東莞展威科技産學研合作基地,橫向科研項目,2024.05-2027.04,10萬元,主持。

10、東莞理工-深圳酷睿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産學研基地,橫向科研項目,2023.9-2026.8,18萬元,主持。

(二)10篇代表性學術論文

1. Yanxian Guo, Ye Liu*, Chaocai Luo, Yue Zhang, Yang Li, Fei Zhou, Zhouyi Guo, Zhengfei Zhang, and Zhiming Liu*, “Instantaneous preparation of gold-carbon dot nanocomposites for on-site SERS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in diverse interfaces”, Photonic Research, 12(6): 1303-1312 (2024).

2. Chengbin Cai, Fei Zhou, Rang Chu, Hai Ye, Chao Zhang, Lingling Shui, and Ye Liu*, “Rapid and sensitive in-situ det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real tea soup with optical fiber SERS probes”,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134, 106520 (2024).

3. Rang Chu, Yanzhen Tan*, Fei Zhou, and Ye Liu*, “Sensitivity-enhanced humidity sensor based on a surface core fiber decorated with graphene oxide”, Sensors and Actuators Reports, 8, 100207 (2024).

4. Kuikui Guo, Rui Yang, Hongjian Wang, Fei Zhou, Rang Chu, Hongcheng Wang, Laipeng Shao, and Ye Liu*, “Ultrashort fiber optic temperature sensor for the small-scale heat sources”, IEEE Sensors Journal, 24(3): 2682-2688 (2024).

5. Junpeng Huang, Fei Zhou*, Chengbin Cai, Rang Chu, and Ye Liu*, “Remote SERS detection at a 10-m scale using silica fiber SERS probes coupled with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Optics Letters, 48(4), 896-899 (2023).

6. Yanxian Guo, Yang Li, Ranran Fan, Ao Liu, Yiqiao Chen, Huiqing Zhong, Ye Liu, Haolin Chen, Zhouyi Guo, and Zhiming Liu, “Silver@Prussian Blue Core−Satellite Nanostructures as Multimetal Ions Switch for Potent Zero-Background SERS Bioimaging-Guided Chronic Wound Healing”, Nano Letters, 23:8761-8769 (2023).

7. Ye Liu, Rumeng Liu, Chuanwei Ai, Botian Wang, Rang Chu, Hongcheng Wang, Lingling Shui, Fei Zhou*, “Stick-slip-motion-assisted interfacial self-assembly of noble metal nanoparticles on tapered optical fiber surfa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ERS detectio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602: 154298 (2022).

8. Botian Wang#, Ye Liu#, Chuanwei Ai, Rang Chu, Manna Chen, Hai Ye, Hongcheng Wang, and Fei Zhou*, “Highly sensitive SERS detection in a non-volatile liquid-phase system with nanocluster-patterned optical fiber SERS probes”, Optics Express, 30: 15846 (2022).

9. Fei Zhou, Ye Liu*, Hongcheng Wang, Yadong Wei, Geng Zhang, Hai Ye, Manna Chen, and Dongxiong Ling, “Au-nanorod-clusters patterned optical fiber SERS probes fabricated by laser-induced evaporation self-assembly method”, Optics Express, 28: 6648 (2020).

10. Ye Liu, Fei Zhou*, Hongcheng Wang, Xiaoyuan Huang, and Dongxiong Ling, “Micro-coffee- ring-patterned fiber SERS probes and their in situ detection application in complex liquid environments”,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99: 126990 (2019).

(三)授權發明專利

1. Ye Liu, Fei Zhou, Hongcheng Wa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detection of SERS spectra, 美國發明專利,授權号:US10876973B2,授權時間:2020年12月29日。

2. 劉晔,周飛,王紅成,淩東雄,一種實用化咖啡環圖樣光纖SERS探針的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專利号:ZL201811144372.6,授權時間:2021年5月28日。

3. 劉晔,楊多興,周飛,一種布裡淵光時域分析溫度、應變解耦方法及系統,中國發明專利,專利号:ZL201910010423.4,授權時間:2020年12月29。

4. 劉晔,周飛,淩東雄,一種液相原位SERS檢測方法,中國發明專利,專利号:ZL201910054272.2,授權時間:2020年06月02日。

5. 劉晔,周飛,王紅成,一種遠程SERS光譜檢測系統及方法,中國發明專利,專利号:ZL201910052916.4,授權時間:2020年04月24日。

6. 劉晔,周飛,王紅成,淩東雄,一種錐形光纖SERS探針的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專利号:ZL201811342587.9,授權時間:2019年10月11日。

六、指導研究生

東莞理工學院碩士生導師,華南師範大學、深圳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

Baidu
sogou